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自1月15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一号主墓的内棺
吊运至文物保护用房以来
在近4个月里
有关海昏侯墓考古的信息似乎被“屏蔽”了
4个月时间里
海昏侯墓考古还有没有什么新发现呢?
近日传来消息
↓↓↓
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内棺进入实验室考古阶段!
经过近4个月努力,内棺清理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大量新发现!
揭开墓主人更多神秘面纱!
金器数量再创考古纪录
说起海昏侯刘贺墓,人们自然会想到金器。确实,从2015年11月4日发现一大一小两枚马蹄金以来,无论是金器的数量还是种类,海昏侯墓不断刷新中国汉墓考古纪录。4月26日前,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领队杨军给记者提供的数据中金器总数还是378件,其中金饼285枚,马蹄金48枚,麟趾金25枚,金板20块,总重量超过80公斤。5月6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告诉记者,远不止378件,因为他们在内棺底部又发现了一层金饼,目前发现有5排,每排20个,这些金饼与此前发现的金饼大小、重量相同。这意味着海昏侯墓的金器数量至少要增加100个。
金缕琉璃席葬俗全国首见
此前许多人都在猜测,墓主人刘贺是否穿金缕玉衣下葬。徐长青告诉记者,目前考古表明,墓主人刘贺穿的不是金缕玉衣,但睡的是金缕琉璃席。 刘贺死后,相关人员先在他的内棺的底部铺了一层金饼,然后在金饼上铺了一床金缕琉璃席。整个琉璃席约1.8米长、0.65米宽,由包有金片的丝缕将2000多片长方形的琉璃片贯串而成。有关专家称,琉璃在西汉时期也是非常贵重,是皇家宫廷专用的东西。按照当时的规定,除非皇帝特批,刘贺是不能穿金缕玉衣下葬的,因此,“聪明”的家属打了一个擦边球,用上金缕琉璃席,也算风光大葬。徐长青告诉记者,在南方地区的墓葬考古中经常发现琉璃,但是海昏侯墓的金缕琉璃席的葬俗,在全国考古中还是首次发现。
刘贺牙齿有望解决诸多疑问
2000多年的刘贺能留下尸骸吗?
考古人员发现墓主人头部由玉覆面整体覆盖。玉覆面是一个梯形的漆盒子,漆盒子中间镶嵌一块很大的玉璧。在清理玉覆面的过程中,考古人员透过玉璧的圆孔,能看到墓主人刘贺的牙齿。刘贺遗骸的一口牙齿保存得比较好,但从门牙缝来看,刘贺生前多少有些疾病。现在,这些牙齿正送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进行DNA检测。专家称,通过DNA检测,有望了解刘贺生前的病理特征、身体状况等情况。同时,通过对基因的提取,可以找到刘贺与四号、五号祔葬墓墓主人之间的关系。此前,有专家对四号、五号祔葬墓的墓主身份分歧较大,有说是刘贺之子,有说是刘贺非常钟爱的小妾。
徐长青说, 目前仅开展到对头部位置的清理,还不清楚刘贺的尸骸保存的情况如何。他说,整个内棺的清理工作将于6月底结束。
紫金城钻探有重大突破
在对内棺进行实验室考古的同时,今年以来,考古人员还对紫金城进行深入钻探,取得了重大突破。
此前的钻探, 考古人员发现作为海昏侯国都城的紫金城城址属于双城墙结构。要知道,目前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双城墙是在唐代。今年以来,考古人员在钻探中发现紫金城有5座城门,其中在一座城门边上发现距地表1.5米、200多米长的汉代时期的道路。该道路双向通行,路面坚硬。
钻探还发现, 紫金城这个城址的水路系统比陆路系统还要发达。因为考古人员在整个城区的水陆交接处发现至少8处大面积红土夯筑的码头痕迹。在内城的最核心部位,考古人员发现了1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建筑基址,圆形的柱础石直径1.5米,它们非常整齐地排列。这片基址上还发现回廊的痕迹,专家推测,这应该是当时的宫殿区。 此外,在紫金城城址的北部,还发现几百座小型坟墓以及大量的陶窑。
竹简剥离工作接近尾声
自2015年10月以来,文保人员持续地对竹简进行清理。今年以来,已经剥离了2000多枚,加上去年的3000多枚,现在一共剥离了5000枚以上。竹简剥离之后,还要进行扫描、拍照、清洗等工作,整个竹简剥离工作年内全部完成。
主墓的发掘过程中现场提取了一百多箱的竹木漆器文物,目前考古人员对这批竹木漆器文物的清理工作全面展开,现在已从中提取了几百件漆耳杯。
没想到短短4个月过去了
竟有这么多新发现!
此外,考古人员还在刘贺腹部
发现了尚未消化的“香瓜子”
由此推断刘贺可能是在夏天去世的
更多未解之谜
谜一:墓园南门到底在哪?
整座墓园目前只发现了东门和北门,而主墓墓道朝南,按照以往的情况,墓园也应是朝南进出。那么,南门在哪里?还是根本就没有南门?7号墓地的朝向与其他墓地的朝向不同,它的墓道朝西,而包括主墓在内的其他墓都是朝南。这究竟是为何?这对将来了解这个墓园的形制,非常关键。
谜二:蒸馏酒历史或提早千年?
此次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一个形似制酒用品的青铜“蒸馏器”。“一开始,我们猜测这个器具是用来制作果汁或者炼丹的。”考古领队杨军说,“经鉴定后,我们发现了芋头的残留物。”
杨军表示,直到现在,日本制作清酒的主要原料还是芋头,残留物的发现让专家们觉得这应该是蒸馏制作烧酒所用的器皿。
资料显示,中国发现的最早制酒蒸馏器属于距今800多年的元代。“如果能证明西汉时期中国就可以蒸馏白酒的话,相当于把蒸馏酒的历史提早1000多年。”杨军说。
谜三:出土补药改写中国草药史?
在刘贺的陪葬物品中,考古人员也发现了不少补品,而从这些补品的形状来看,有可能是冬虫夏草。
海昏侯墓内出土的虫草
关于冬虫夏草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清朝王昂的《本草备要》(1694年):“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止血化痰,止劳咳。”而此次墓室出土的补药类似于冬虫夏草,且有可能是从西藏传过来的。如果真是冬虫夏草,中国以冬虫夏草入药的历史又将提前千年。
谜四:“南昌”得名与海昏侯有关?
在此次墓室出土的文物中,一件清晰刻有汉隶字体“南昌”二字的青铜豆型灯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是目前关于“南昌”的最早的实物资料。
据史料记载,南昌在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统治时期就已建成,但其名如何得来,至今仍没有准确的判定。海昏侯刘贺曾是昌邑王,封地在如今的山东省巨野县一带,后来随着他称帝27天后被废,改封为海昏侯,封地就在今天南昌市新建区一带。
据专家分析,墓里出土了许多“昌邑九年”“昌邑十一年”字样的漆器,说明刘贺当时一直心系昌邑,渴望有一天重新做回昌邑王,因此很可能将从前待过的山东称为“北昌邑”,将自己之后所处的江西鄱阳湖畔的都城称为“南昌邑”。“南昌”或许由此得来。
期待考古工作取得更多更重大的发现!
来源:江西手机报、南昌晚报、信息日报、中国青年报等网络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如需要推广、运营请致电:0791-8398 8961
本文仅代表开云体育观点。
本文系授权开云体育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